
律师解读:卢克曼罢训或触发亚特兰大 60% 薪酬削减条款
- 53
亚特兰大前锋阿德莫拉・卢克曼因转会纠纷持续缺席训练的事件持续发酵,意大利体育法律师爱德华多 - 基亚基奥日前在接受《米兰体育报》采访时明确表示,若球员继续违反职业义务,俱乐部可通过仲裁程序大幅削减其薪酬。这一法律解读不仅揭示了意甲劳资协议的关键条款,更将职业足球领域的合同博弈推向台前。
一、法律依据:集体协议赋予俱乐部强硬手段
根据意甲联盟与意大利足球运动员协会(AIC)的集体协议,球员若在 7 天内三次缺席训练召集(每次间隔至少 48 小时),俱乐部有权暂停支付其固定及浮动薪酬。这一条款直接指向卢克曼目前的行为 —— 自 8 月 4 日起,他已连续三天未出现在津戈尼亚训练基地,触发了协议中的 "三次缺席" 红线。
贝博艾弗森基亚基奥进一步解释,若球员持续违约,俱乐部可向意大利足球仲裁委员会(FIGC Arbitration Court)申请将薪酬削减至最高 60%,极端情况下甚至可完全停发工资。这一法律武器的威力在于,它不仅能直接削弱球员的经济利益,更能通过仲裁程序的威慑力迫使球员回归职业轨道。例如,若卢克曼在转会窗关闭前仍未归队,亚特兰大还可申请将其移出一线队名单,进一步压缩其职业空间。
二、博弈背景:转会僵局下的双重困境
此次纠纷的核心在于卢克曼与亚特兰大在转会费上的分歧。国米此前提出的 4500 万欧元报价(含奖金)被俱乐部拒绝,而球员本人为推动交易甚至主动将年薪要求从 450 万欧元降至 350 万欧元。这种 "降薪求转会" 的策略虽体现出强烈的离队意愿,却与亚特兰大的商业逻辑产生冲突 —— 俱乐部坚持 5000 万欧元的心理价位,且不愿因球员施压而妥协。
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职业体育的合同属性。卢克曼与亚特兰大的合同本质上是一份劳动协议,其中明确规定了球员需履行的训练义务。根据意大利劳动法,当雇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工作职责时,雇主有权采取薪酬削减等惩戒措施。这与普通职场中员工旷工面临扣薪的逻辑一致,但职业足球的特殊性在于,球员的商业价值往往与其场上表现深度绑定,罢训行为可能导致俱乐部品牌价值受损,进而引发额外索赔。
三、典型案例:从法律条文到实战操作
意甲历史上不乏类似案例。2019 年,某乙级联赛球员因连续四周拒绝参加训练,被俱乐部申请仲裁后薪酬削减 40%,并最终被解约。而在 2021 年的一起纠纷中,某意甲前锋因罢训被停发三个月工资,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俱乐部需恢复其 60% 薪酬,但球员仍需赔偿俱乐部因形象损失导致的商业赞助违约金。
这些案例凸显了仲裁程序的复杂性。尽管法律赋予俱乐部削减薪酬的权利,但实际操作中需满足严格的程序要求。例如,俱乐部必须首先书面通知球员履行义务,并保留完整的考勤记录作为证据。在卢克曼事件中,亚特兰大已通过官方渠道多次确认其缺席事实,这为后续仲裁提供了关键依据。
四、国际视角:FIFA 规则下的特殊考量
从国际足联(FIFA)的规则来看,尽管其主要关注转会争议,但对球员职业义务的履行亦有原则性规定。根据《球员身份与转会条例》第 17 条,球员若 "严重违反合同义务",俱乐部可单方面解除合同且无需支付赔偿金。这一条款与意甲集体协议形成互补,意味着卢克曼若持续罢训,可能面临双重风险:既丧失部分薪酬,又可能被俱乐部以 "根本违约" 为由解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FIFA 在 2020 年疫情期间曾出台临时减薪指引,允许俱乐部与球员协商降薪最高 50%。尽管当前事件不涉及不可抗力,但其强调的 "合同履行需兼顾双方利益" 原则,仍可能影响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倾向。例如,若卢克曼能证明转会受阻导致其职业发展受损,仲裁机构可能在薪酬削减幅度上有所折中。
五、未来走向:仲裁与转会的双重博弈
目前,亚特兰大尚未正式启动仲裁程序,而是采取 "以拖待变" 的策略 —— 既等待国米提高报价,又观察球员是否服软归队。这种策略背后是职业足球的商业逻辑:若卢克曼在转会窗关闭前仍未离队,其市场价值将大幅缩水,俱乐部可通过将其边缘化(如拒绝征召)进一步施压。
对于卢克曼而言,继续罢训虽能表达立场,却可能导致三重损失:薪酬减少、职业声誉受损、转会谈判主动权丧失。其经纪人团队需在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职业规划间做出权衡。若最终仲裁裁决支持亚特兰大,球员不仅可能损失数百万欧元收入,还可能在未来转会中被其他俱乐部视为 "合同风险者"。
这场博弈的本质,是职业体育中个人诉求与商业利益的永恒冲突。当球员试图通过罢训争取转会自由时,俱乐部则以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。而仲裁机构的最终裁决,或将为意甲乃至欧洲足坛类似纠纷提供新的判例参考。